泥灸是中醫外治療法,將中藥打成細粉,和礦物泥、石蠟混合均勻外涂于皮膚上,發揮通經活絡、溫經散寒、行氣活血、健脾祛濕、消腫散結等功效.本方法適用于虛寒性疾病,如陽虛、氣虛、血虛、痰濕所致的頸椎病、肩周炎、腰椎間盤突出癥、風濕性關節炎、腰肌勞損、腰肌扭傷、痛經、月經不調、宮寒等。泥灸的禁忌包括關元穴皮膚有破損或潰瘍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疾病的患者,應禁止使用。
一、泥灸的功效:
1、通經活絡:泥灸可調節人體氣血陰陽,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,提高機體免疫力,還具有一定的祛濕作用;
2、溫經散寒:泥灸的熱量可溫經散寒、行氣通絡、活血化瘀,因此可用來治療寒凝血瘀、經絡痹阻、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關節疼痛;
3、行氣活血:泥灸可促進氣血運行、溫通經絡、推動血液運行,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,可緩解痛經、月經不調、宮寒等癥狀;
4、健脾祛濕:泥灸可幫助脾胃運化,促進水濕運化,具有一定的健脾祛濕的功效,可緩解食欲不振、大便不成形等癥狀;
5、消腫散結:泥灸可促使氣血滋養全身,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,可用來治療一些腫塊。
二、禁忌:
1、關元穴皮膚有破損或潰瘍者禁用:關元穴皮膚有破損或潰瘍者如果進行泥灸,可能會導致皮膚損傷,不利于恢復;
2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疾病的患者慎用:泥灸的溫熱效應可使血液循環加快,可能會加重心臟負擔,還有可能造成血壓、血糖的波動,不利于疾病的治療,另外泥灸時溫度過高可能會灼傷皮膚;
3、泥灸的溫度不能太高:泥灸時溫度過高可能會燙傷皮膚,所以溫度應保持在42°C左右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患者應注意禁止泥灸。